top of page

<衛教文章-顱薦跟顱薦動力>


在特殊兒的家長裡面常會聽到顱薦椎跟顱薦動力這兩個手法,通常大家也都搞不清楚這有什麼差別,而小編一開始只知道顱薦椎手法(因為有去學嘛),也是不知道還有顱薦動力這個手法,慢慢著在這特殊兒的家長群中去了解到顱薦動力,今天就來簡單分享一下兩者的差異。

顱薦椎手法

1.一定會碰觸到身體!!!!!但很輕柔(大約5公克的力道),這一點我們在上課的過程中,外國老師很強調這一點,表示若沒有碰觸到就不是顱薦椎這個手法了,而且在課程練習中老師都會很注意是不是有確實做到手碰觸到身體。

2.因為有碰觸,所以調整的是確確實實身體結構的東西,像是筋膜、硬膜管、神經、顱骨、薦骨等的骨頭/骨縫、大腦簾、小腦簾、大腦天幕、小腦天幕。

3.經由顱薦的評估手法來確定腦脊髓液流動不順暢或是筋膜的張力緊繃處


顱薦動力手法

1.上課的時候老師會教導怎麼靜心、怎麼跟個案身體連結

2.手不碰在身體上,會輕浮在該部位上面,去感受能量脈動/能量共振

3.使用的技巧是感知與共振,促進個案量能動力的和諧穩定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嬰兒也可以做顱薦喔>

嬰兒這麼小需要顱薦椎嗎? 其實是可以的,我們在閱讀顱薦椎原文書籍時,書上有提及在剛出生之後做顱薦,可以降低在住院的風險,以及降低未來呈現過動、自閉、閱讀障礙等等問題,整體會比較健康 最近有個小兒顱薦是我哥哥的孩子,鼻塞吸不到氣去看醫師說沒怎麼樣,然後就是我們回家的時候就會來...

 
 
 
<案例分享-特殊兒的顱薦>

前陣子在接了一位特殊兒的顱薦之後,那位家長覺得很有感, 所以推薦了一些一樣是特殊兒的來做顱薦,一個月一次雖然不多, 這些孩童問題不同,聽著媽媽或爸爸的分享,發現大部分都有反應,只是對強跟弱不同~ 心裡也是蠻開心的,強哥也在這個過程中對小兒的理解更多~ #顱薦椎 #好源工作坊...

 
 
 

留言


​台南市新化區中正路791號(周六、周日)​(半開放空間)或

​台南市永康區中山東路355號(周六、周日)(半開放空間)

台中市北區梅亭街87號(周六、周日)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75號3樓(美術館對面)(共享空間)

屏東縣麟洛鄉成功路22號3樓或

屏東縣內埔鄉樂平街20號3樓之1(平日19:00-22:00)

  • Facebook
bottom of page